[65期] 習氣萬花筒(七)
February 23rd, 2013 at 11:10am | 人氣(1,477)
夢醒時分
文/法映
有一天,當 導師說到:「紅塵堆裡埋神劍」時,心想:「醒得了就別沉睡!」在紅塵中如何覺醒?還能保任清醒不沉睡,讓自性這把神劍顯現?常聽「去習氣」是最快的方法,於是開始寫去習氣表。但兩週後,發現自己只是記流水帳,缺少實踐改善的行動力,效果不彰,於是參 導師的修行日誌,把有體悟的部分寫出來。過了十八天,發現自己著墨很多細節,後來只把焦點放在「起心動念的意識作用上」,如:生氣、高興,從開始到平息花多少時間?覺察情緒的變動,以調伏心性為主,發現覺察力比開始寫時敏銳一些。
還有,以半年的時間練五式大如意掌,從沒間斷過;但自知專注力不夠,品質不好,只修了一點信心與恆心。有一天,很睏!撐著做完,突然體悟:「修行功課不是做了多久,而是可不可以堅持到最後,不是時間有多晚,而是堅持的恆心、毅力有多重要!」評估修行品質,是用心度不夠,專注的純度、廣度不夠,這樣修也是修不起來的;目標要把專注的純度醞釀出來,擴及到行住坐臥、語默動靜,每個「當下」才是真正的修行功課。
一日,導師開示,可挑出自己最大的習氣來修正,所以從日誌挑出「知道,卻做不到」的習氣,作為修正的目標。
- 貪瞋癡慢疑,五毒俱重,疑心與貪心為最,動不動,即合理化存疑、猜想人事物。
- 負面思維會不定時冒出來,殺人不償命的妄想。
- 遇境心生,總會先「判斷」該這樣,還是該那樣。(突然想到:不是該怎麼樣,而是勸自己止念,不動意識為主。)
- 懶,三分鐘熱度,然後攀緣做別的,或拖延未完成的事;排斥學習自己不擅長的事務。
- 容易分心,被牽引去做臨時起意的事,或是比較有趣的事。如:上網寫作業,不甘寂寞,好奇別人說些什麼,就會留言哈拉幾句。好奇心強,看到有興趣的事,就開始上網收集資料,專注力一直被分散。
- 做事不專心,修法也不專心,不得要領,盲修瞎練。
- 意識心混濁,常與自己對立。總合理化解釋自己的作為,好像情有可原,其實漏洞百出,自制力不夠、道心不堅固。
- 口頭禪:「導師說」、「我在做功課」,但功課與行為沒有緊密連在一起,就是修行的大問題。
- 愛說教,傲慢心還在,佛法掛嘴邊,我法二執重,不懂善巧,待人處世歷練不夠。
- 聽別人說話有破綻,忍不住就想糾正;不滿意對方的答覆,就想辯解。起「我慢」,以為自己的對,沒有要放下「我」的意思。「擇選」自己想做的做,想改的改,挑事情做,以為「舍我其誰」,其實是我慢作祟,還有一大片蠻荒待整。
- 幫忙也是攀緣,有幫、沒幫都惹一身羶,因緣複雜,知道,但常忘掉。愛管閒事,以為「我」是好意;真好意是「不作意」,但知道還是會忘掉。
- 很難「乾脆的」決定一件事,優柔寡斷,裹足不前。不自覺,學人講話的樣子、語調,意識作用被牽引。
- 愛作夢,寫夢話。
年度計畫,多「去習氣」培養覺察力,多「修德大」減少障礙。少講話,少想、少動念頭,以四心「信心、用心、決心、恆心」調和柔軟心性,多聽「超越身心靈得大自在」DVD以提昇見地。找出自己的問題點,勇敢面對;而不是找出自己喜歡的點,歡喜承受。去習氣能培養覺察力,覺察力夠,再進入覺心、覺性的階段,就是「夢醒時分」。
Posted in 雙月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