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65期] 蠻皮——千千萬萬個不願意
文/法川
打從娘胎開始,你的一舉一動,你的憂傷快樂,
甚至命運,到底是受什麼所左右?
過日子的到底是「誰」?是「你」,還是你的「習氣」?
我有一個習氣,那就是「蠻皮」(台語)
「一坐下去就起不來了,你怎麼這麼蠻皮!」這是小時候母親經常唸我的一句話。回憶小時候,每天放學回家,一打開電視,看到卡通,我就變成蠻皮小孩了。儘管媽媽已經準備好豐盛的晚餐,等著我來吃,但我總是嘴巴隨便敷衍一句:「好啦!馬上來了。」然而身體卻仍如如不動的坐在沙發上,定力好得很。
由於母親從小家境不好,所以她總希望給我們一個幸福的成長環境。結婚以後,爸爸努力拼事業,媽媽打理好家中一切,為經營一個美滿的家庭而努力。我因為是老么,得天獨厚,媽媽更是不會叫我做家事。就這樣,蠻皮小孩慢慢變成蠻皮青年了。
因為很少幫忙做家事,所以很難體會生活的苦
後來,「蠻皮」的情形愈來愈嚴重。念大學時,有些事,我不想做的,就一直拖、一直拖,拖到後來幾乎快來不及了,我就乾脆放棄。像是睡懶覺,以至於翹課﹔還有像來不及唸書,就乾脆作弊。似乎我的人生已經和遲到、投機取巧與放棄畫上等號,我想怎樣就怎樣,好喜歡這樣悠閒隨性的大學生活。
大約幾年前,經由朋友的熱情邀約,我到佛乘宗的大自在講堂修學佛法。在課堂上,導師總是不斷的耳提面命,要我們「去習氣,修德大」。因為每個人的一生,都是被他歷劫累世的各種習氣所限制。所以不管是想得到一個成功的人生,或是證道成佛,就是不斷的去做這兩件事而已。
所謂「習氣」,就是非這樣不可、非那樣不可的身、語、意。而這些習氣,有的存在表面意識,有些藏在潛意識,有些植根於深層意識,它們每分每秒主宰著我們,讓我們動彈不得。
後來我覺察到:很多時候,當我起了一個念頭,覺得某件事很重要,應該要去做;但後來我卻不會去做,一拖再拖,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,就是被這個根深蒂固的「蠻皮習氣」所牽制,以至於對自己沒有誠信。後來聽 導師開示唯識學的重點,我才明白,有些時候我們的表面意識、潛意識與深層意識是互相衝突的。所以,當表面意識覺得某件事情很重要,但深層意識可能不同意。這也就是為什麼,有好多次當我想拜懺時,卻東摸摸、西摸摸,遲遲拜不下去的原因了。
一個蠻皮的人,最後必定演變成懶散、拖拉、沒有誠信、心行不一的人,「機會」也不會來敲他的門。
佛乘宗是行門有宗,強調實踐力行(事修)的重要性
因為唯有身體力行,才能將我們所聽聞的佛法,從表面意識一步一步深入到潛意識、深層意識,以至於最深層意識,而成為自己的思想觀念。《楞嚴經》云:「理則頓悟,乘悟併銷,事非頓除,因次第盡。」這也是在告訴眾生事修的重要性。而本門人體生命科學的核心式「身心一如」的心理功課:「真空即是妙有,身心一如,理事不二,慈悲平等,四無量心之行持。」仍然是強調言行一致、心行合一在修行過程中的重要性。
新的一年開始,個人希望在心行合一上好好下功夫,凡事勤快一點,不要拖,徹底擺脫「蠻皮」的習氣。誠如 導師的諄諄教誨:「一個沒有誠信、不勤勞的人,是沒有機會解脫的,即使在世間法上也不會成功。」願以此懺悔文,與讀者共勉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