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13期] 法喜充滿的聽打義工
文/法樂 楊明惠
當初知道講堂要召募「聽打校對」義工時,我完全沒多作考量,就報名參加了,這是去年九月的事。參加之後,才發現佛堂的「推廣組」真是不簡單,從組織分工、人力訓練、到後台技術支援,整個工作網絡的鋪陳不但面面俱到又有效率,讓我不禁讚歎,佛乘宗弟子門人真是人才濟濟。
也是加入聽打校對之後,才知道自己福報有多大!
完全沒有時空限制,彷彿親臨 導師講課現場
二〇一四年我才皈依 導師,成為佛乘宗弟子。六年來一方面是自己因緣福德不足,一方面是用心不夠,所以錯失許多聆聽 導師親自講課的機會,更遑論領受 導師在不同時期、不同時空背景下,對佛法的精采論述。
加入「聽打校對小組」,意外讓我稍稍彌補此遺憾。無論在什麼時空,透過耳機,導師鏗鏘有力、幽默迭起、俯拾皆是的生活實例,讓我彷彿就身在 導師的講課現場,隨著師兄姐的笑聲、回應聲,而得以參與過去錯失的多場法會、悠然沐浴在無量無上的佛法中。
幫助攝心,理路更加清楚
這幾個月來,我發現當自己無法專注在修行功課時,聽打校對是幫助我攝心、重回專注極好的方法。聽著 導師滔滔不絕的講著佛法,我那顆浮動不安的心總能緩緩平靜下來。
聽打校對其實也是另一種形式的逐字稿整理,由於需要反覆聆聽、確認文意、用字,因此讓我對於佛法的來龍去脈,印象更為深刻,對於思想觀念的釐清與提昇,助益不少。
增廣見聞,學習台語俗諺
因為參與聽打工作,更加認識 導師的為人處事與所下的苦功,也更加讚歎 導師的博學廣聞及驚人的記憶力。隨著導師豐富的人生閱歷,我似乎也增長了不少見識。
尤其,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成長於戒嚴時代,我台語俗諺的聽與說能力完全不行。導師則完全不同,導師在說明案例、解說佛法時,常會輔以台語俗諺,而且是信手拈來,我則有許多從未聽聞。剛開始真的猶如鴨子聽雷,有點辛苦,慢慢的知道可以徵詢僧團、查Google,現在,發現自己的台語俗諺能力正在逐漸長進中,也算是一個意外的收穫。
僧團力量,強大無比
因為這項工作,推廣組在Line上成立了一個僧團群組,除了一開始必要的職前教育訓練、資訊傳遞,及後面不定期的工作進度掌握、報告之外,僧團的最大功用就是提問、解惑、分享,讓彼此成為相互支持與前進的動能。這也是我在背過無數次的「皈依五寶」之後,第一次真實知道什麼是「僧團」,第一次真實感受到僧團的強大力量。
感恩 祖師大慈大悲威德力加持,感謝 導師留下充滿智慧與法喜的身、語、意,如同寶貴的資產,讓我們在茫茫世間,仍有機會細細咀嚼、修正自己前進的腳步。